2020年1月23日 星期四

如何預防因飛沫或空氣傳播的疾病?

如何預防因飛沫或空氣傳播的疾病?

本質上,透過這兩個途徑的傳播機制其實是差不多的。

病原體(病毒或細菌等),經呼吸道(呼氣時)或口腔(說話/咳嗽等),離開人體。病原體黏附在飛沫中,或獨立地隨空氣流動,然後由另一人吸入吞下,病原體便會進入另一人體內。

飛沫跟空氣傳播的分別是,飛沫相對較重,除非空氣流動很快,如果沒有空氣流動的話(或流動速度不高的話)飛沫會很快沉降在地面或物件表面,人如果接觸到,而又不慎吸入或吞下的話,便有機會感染到。一般人與人面對面對話,距離一米的話,飛沫便不易傳給對方。當然,即使吸入,由於人有免疫反應,也不一定致病。

針對以上的機制,預防的機制的策略不外乎是:
1.      防止病原體離開人體。
2.      防止病原體進入人體。

根據以上的策略,同學可否判斷以下的措施是否有效? 有效的原理又是甚麼?
1.      經常戴口罩。
2.      勤洗手。
3.      不揉眼、鼻及口腔。
4.      避免去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5.      勤飲水。
6.      避免去高危的地方。
7.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留意! 以上的措施,同學應清楚原理,才能好好執行,達到預防的目的。

措施
原理
1.      經常戴口罩
如果是病人或已感染病原體的人,經常戴口罩可防止病原體經自己的口、鼻向外散播
對沒有患病的人而言,戴口罩可防止吸入空氣(尤其是飛沫)中可能有的病原體。
2.      勤洗手
病原體不會經皮膚表面進入(除非有傷口)勤洗手的目的是使手部沒有病原體,避免不經意地,手部接觸眼、口或鼻而吸入。(所以手部不接觸眼口鼻才是關鍵措施)
3.      不揉眼,鼻及口腔
病原體會經活細胞感染人體,眼睛表面是活細胞。揉眼會把病原體直接接觸活細胞。揉鼻及口腔時,吸氣的話,病原體會進入呼吸道或消化道。
4.      避免去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人多的話,空氣中的飛沫一定較多。空氣不流通的話,飛沫及病原體的濃度便會較高。
5.      勤飲水
飲水可保持喉頭濕潤,氣管中的纖毛較易把黏液(包括病原體)推送至胃部,胃酸可把病原體消滅。
6.      避免去高危的地方
高危的地方,即是病原體特別多的地方。如處身這些環境的話,人吸入的病原體數量便會較多,一般口罩是保護不了的。
7.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保持空氣流通,可使飛沫或病原體濃度減少。

但留意,即使做足以上措施,仍有機會感染的! 為甚麼?

同學亦可以想一想,以下的問題,答案是甚麼?
1.      為甚麼醫護人員戴了口罩,仍受感染?
2.      為甚麼經常洗手,也受感染?
3.      空氣流通的地方,有時也會有大量病原體。為甚麼?
4.      甚麼物件表面可能有大量飛沫遺留的病原體?
5.      如何飲水才有效?
6.      即使不做任何預防措施,其實疾病最終都會消失,為甚麼? 那有沒有進行預防措施,有甚麼分別?
7.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常見病原體,祇是當地人已適應,但外來人卻會感染疾病,這是水土不服的現象。外來人如何避免受到感染?
8.      新的病原體,許多時來自野生動物。為甚麼? 如何預防?
9.      人類飼養的動物,其實也有機會傳播疾病給人類的,祇是一般來說,影響較少(指受感染率而言),為甚麼?
現代人大量砍伐森林,這是其中一個引致新型病原體於人類社會間散播的原因

2020年1月19日 星期日

常見錯誤是非題練習-002


常見錯誤是非題練習-002
2019-2020-S5-1-term

建議答案在後

1.      背根節內的是運動神經元的細胞體。
2.      脊髓灰質的部分主要是神經元的細胞體,因此呈灰色。
3.      神經訊息的傳遞,依靠祇是電脈衝沿神經纖維傳送。
4.      禁食一段時間後,血液內高血糖素的水平會上升。
5.      做運動可控制血糖水平,如體內血糖水平不足的話,也可使血糖上升。
6.      二頭肌一定是屬於屈肌。
7.      使腳掌完全接觸地面直立時,腳踝關節及膝關節皆處於伸直的狀態。
8.      探測體內血糖水平的是胰臟,控制血糖的位置也是胰臟,會按不同情況調節胰島素的分泌量。
9.      古細菌的細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組成。
10.  祇有真細菌界、原生生物界及植物界內的生物含有葉綠素。
11.  藻類屬植物界,因為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12.  藍綠菌(前稱藍綠藻)屬真細菌界。
13.  於植物界中,祇有苔蘚類及蕨類以孢子作為繁殖後代的形式。
14.  以孢子進行的繁殖屬無性生殖。
15.  胰臟是內分泌,也是外內泌器官。
16.  酶跟化學催化劑不同,酶祇與特定的受質結合,催化化學反應。
17.  進食後,血糖水平一定會上升。
18.  韌帶有彈性,可容許關節作一定程度的活動。
19.  懸韌帶也有彈性,可調節晶體的曲率。
20.  血糖水平上升,基本上對全身所有細胞皆有影響,使細胞更易流失水分。
21.  如要使用氣泡蒸騰計量度蒸騰速率,必需要先作出假設。
22.  最準確量度蒸騰速率的是使用重量蒸騰計。
23.  樹木沒有葉子的話,便不可能有蒸騰作用發生,植物亦無法吸收水分。
24.  於水中斜切枝條,可使枝條更易吸收水分。
25.  製作切花時,最好於水中切除枝條,這樣可減少空氣於木質導管形成氣泡,阻礙水分運輸。

建議答案


1.      背根節內的是運動神經元的細胞體。
F
背根節內的是感覺神經元的細胞體,亦留意,不是一個細胞體,是許多。
2.      脊髓灰質的部分主要是神經元的細胞體,因此呈灰色。
T
細胞體為主的位置呈灰色,神經纖維為主的位置呈白色,因為神經纖維為主的,比例上細胞膜所佔較多,細胞膜主要由磷脂組成,因此呈白色。
3.      神經訊息的傳遞,依靠祇是電脈衝沿神經纖維傳送。
F
神經訊息的傳遞,除了靠電脈衝外,也需要神經遞質的傳送。
4.      禁食一段時間後,血液內高血糖素的水平會上升。
T
禁食一段時間後,血糖水平下降,胰臟會分泌較多高血糖素。
5.      做運動可控制血糖水平,如體內血糖水平不足的話,也可使血糖上升。
F
做運動會消耗更多葡萄糖,如血糖水平較高的話,會降低血糖水平的。但如血糖水平較低的話,運動則不會使血糖上升。
6.      二頭肌一定是屬於屈肌。
T
二頭肌是上臂的肌肉,收縮時會使肘關節屈曲,所以屬屈肌。
注意,二頭肌是某一條肌肉的名稱,而屈肌是肌肉類別的名稱,凡是收縮時可使關節屈曲的都屬於屈肌。
一條肌肉祇可能是屈肌或伸肌,不可能同時是屈肌及伸肌。
7.      使腳掌完全接觸地面直立時,腳踝關節及膝關節皆處於伸直的狀態。
F
腳踝關節成90度,是處於屈曲狀態。注意,這是常見誤會!
8.      探測體內血糖水平的是胰臟,控制血糖的位置也是胰臟,會按不同情況調節胰島素的分泌量。
T
這是體內唯一(起碼課程範圍內),既是探測刺激,也同時是控制中心的感應。
9.      古細菌的細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組成。
F
真細菌的細胞壁才是主要由肽聚糖組成。
順帶一提,植物的細胞壁由纖維素組成,纖維素由葡萄糖組成。
10.  祇有真細菌界、原生生物界及植物界內的生物含有葉綠素。
T
古細菌界沒有葉綠素,動物界及真菌界也沒有。
部份真細菌,例如藍綠菌,可進行光合作用。
原生生物界中的藻類、眼蟲、草履蟲等可進行光合作用。
11.  藻類屬植物界,因為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F
所有藻類(即使是褐藻)皆可進行光合作用,但由於細胞壁成份不同,藻類並不屬於植物,而是屬於原生生物界。
12.  藍綠菌(前稱藍綠藻)屬真細菌界。
T
藍綠菌的細胞壁成份跟藻類不同。藻類屬原生生物界。
注意,原生生物界似乎沒有共通的獨特特徵。
13.  於植物界中,祇有苔蘚類及蕨類以孢子作為繁殖後代的形式。
T
其餘兩大類,裸子植物(針葉樹)及有花植物,是利用種子作為繁殖後代的形式。
14.  以孢子進行的繁殖屬無性生殖。
T
但苔蘚及蕨類,其實會產生配子,可進行有性生殖的。祇是主要的繁殖形式是無性生殖的孢子形式。
15.  胰臟是內分泌,也是外內泌器官。
T
胰臟會分泌胰液,經胰管分泌至十二指腸。屬外分泌器官,分泌物有特殊管道運送的屬外分泌器官。
胰臟也會分泌胰島素及高血糖素,直接分泌至血液,屬內分泌器官。
胰臟不是身體唯一同時是內分泌及外內泌的器官。但課程範圍內,胰臟應是唯一的。
16.  酶跟化學催化劑不同,酶祇與特定的受質結合,催化化學反應。
T
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活性部位,立體形狀要跟受質配合才能進行化學反應。
17.  進食後,血糖水平一定會上升。
F
不一定,視乎進食了甚麼。如食物中含有澱粉、雙糖或單糖的話,正常而言,血糖一定會上升。
注意,不要寫食物中含有碳水化合物,因食用纖維也是碳水化合物。
18.  韌帶有彈性,可容許關節作一定程度的活動。
T
但韌帶彈性也不是很大,因韌帶同時具有固定關節的功能。
19.  懸韌帶也有彈性,可調節晶體的曲率。
F
懸韌帶是沒有彈性的。調節晶體曲率依靠的是睫狀肌的收縮與放鬆。
20.  血糖水平上升,基本上對全身所有細胞皆有影響,使細胞更易流失水分。
T
因血液流經全身,並影響體液的血糖水平。
21.  如要使用氣泡蒸騰計量度蒸騰速率,必需要先作出假設。
T
假設是蒸騰速率與吸水速率變化一致。當然實際上不是,一天中有些時間吸水速率較高,有時較低,但大部份時間,吸水速率與蒸騰速率變化保持一致。
注意: 這個假設不應是蒸騰速率與吸水速率一樣。
22.  最準確量度蒸騰速率的是使用重量蒸騰計。
T
蒸騰本來便是失水速率,最直接的量度指標當然是水分的流失,所以重量蒸騰計一定較準確。但量度重量的變化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處理,而氣泡蒸騰計可於短短一個小時內便可以看到變化。
23.  樹木沒有葉子的話,便不可能有蒸騰作用發生,植物亦無法吸收水分。
F
雖然蒸騰作用是導致植物,尤其是樹木,吸水的主要動力,但植物還是有其他機制可吸收水分的。祇是沒有葉子的話,水分不容易運至樹木較高的位置。
24.  於水中斜切枝條,可使枝條更易吸收水分。
T
斜切可使底部開口的表面積更大,溶液中可能有的氣泡便不易阻塞木質導管。
25.  製作切花時,最好於水中切除枝條,這樣可減少空氣於木質導管形成氣泡,阻礙水分運輸。
T
這是重要步驟。當然,沒有這樣做的話,不代表一定有氣泡阻塞木質導管,祇是氣泡阻塞的概率較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