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4日 星期六

不同生境的物理因素

常見生境的物理因素

生物科的考題,涉及生態系的話,會假設同學對一些生境的物理因素有一定的認識,以下列出的是生境必定擁有的特徵。但不同地理位置,同一生境,可能有些額外特徵,但這不會於DSE題目中出現的(又不是考核地理知識)

因此,回答生物科的題目,應以下列的重要特徵作答題依據。(有修讀地理科的同學尤其要注意!)
生境
重要特徵
備註 / 注意事項
沙漠
-          降雨量極少
-          空氣極乾燥
-          日夜溫差大
沙漠不一定有沙! 降雨量極少才是沙漠的定義。
日間溫度可能超過攝度50度。夜間可降至零度。
熱帶雨林
-          雨量充足
-          空氣極潮濕
-          溫差相對較小
溫度其實不算很高,最高約40(因為有雨水調節)
紅樹木
-          鹹淡水交界
-          潮汐漲退會使水中的鹽份濃度週期性變化
-          整體來說,水中的鹽度濃度偏高
-          水中及土壤中的含氧量較低(因水流較慢)
-          泥土中的有機物含量豐富
紅樹林必定是位於河流出大海的位置,因此會堆積大量瘀泥。
由於泥土長期被水浸著, 因此含氧量極少
極地(南北極)
-          極寒冷(即使夏天溫度也是攝氏零度以下)
-          空氣乾燥(因為水分已結冰)
南極基本上是陸地,北極是冰。
常見誤會是以為南北極有很多水分可供生物利用
高山(有積雪)
-          氣壓較低
-          氣溫較低
-          紫外線較強烈
即空氣較稀薄,氧氣含量較低
珊瑚礁
-          海水較溫暖
-          海水溫差變化極少
-          海床淺
留意,不是熱!
海床不可能深,因珊瑚上的藻類需要進行光合作用)
岩岸(海邊)
-          有潮汐漲退,部位位置有時有水淹蓋,有時則沒有
-          岩岸水窪位置的水分的溫度於日間相對較高。


以上的特徵,如涉及生物的話,有可能需要同學解釋(例如熱帶雨林空氣極潮濕),否則同學不一定需要知道背後成因(例如沙漠為何雨量極少,這跟地理關係較大),但有一些,例如高山的氣壓較低(空氣較稀薄)則跟物理知識有關,倒是假設同學認識的。


生物科學習的重點是研究生物如何適應以上的物理環境,同學可想想,生物(動物及植物)如何適應以下環境?
1.      溫差大
2.      平均溫度較低
3.      平均溫度較高(超過30)
4.      水分不足的環境
5.      水中含氧量或泥土中含氧量不足
6.      極潮濕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